在当今制造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,价格战似乎成了企业生存的常态。这种短视的做法真的能带来长久的利益?文中提到的内卷现象让人深思,压价竞争不仅让供应商苦不堪言,还直接影响了产品品质。
品质和价格定位是生产商生存之道
制造业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,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。
而制造业的生存发展,除了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外,更离不开供应商的帮助。
供应商作为制造业生产环节的重要一环,其提供的原材料、零部件等都是影响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。
那么,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,究竟应该怎样一种关系呢?
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,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。
毕竟,供应商提供的不仅仅是原材料和零部件,还有生产技术和服务等重要的支持。
在这种情况下,制造商就必须给予供应商一定的利润空间,才能让他们有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和服务水平。
内卷现象导致品质下降
但是,近年来制造业的内卷现象越来越严重,许多供应商为了争抢客户资源,不得不开始竞相压价。
这种现象的出现,虽然在短期内可以降低制造商的采购成本,但从长远来看,却会导致产品品质和工艺的同质化。
许多企业都发现,在降价竞争的压力下,部分供应商开始低端重复抄袭,即通过模仿、复制等方式获取订单。
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自身利益,更会导致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速度放缓。
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,除了制造商追求低价外,还有一个重要因素,就是部分监管机构对于价格战的纵容。
监管机构应参与价格战治理
为了维护市场秩序,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,各级当局部门也应当加强对价格战乱象的治理。
例如,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规政策,明确禁止恶性价格战行为,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。
与此各级当局也应当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,例如通过税收减免、融资贴息等方式,帮助他们渡过难关。
国外企业与供应商形成良性循环
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,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,而是利益共同体。
例如,在美国很多企业都会选择与固定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,这样既可以保证供货稳定,又可以让供应商有充足的时间和资金投入技术研发。
美国汽车行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,像福特、通用等汽车巨头公司,都会与固定零部件供应商签订长期供货合同。
这样一来,供应商就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去,一旦有了新技术,就可以迅速投入到生产中去。
而这些新技术,又会反过来提高产品品质,从而实现双方的利益共赢。
与国外企业重视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相比,东方大国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却不够好。
例如,在国内很多企业都存在着招标降价、恶性压价等现象,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供应商利益,也会导致产品品质下降。
在这种情况下,不少供应商宁愿放弃与内企合作,也不愿意被迫参与内卷。
制造业面临价格战泥潭
实际上,东方大国不少制造业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价格战压力。
例如,在手机行业,就有不少手机厂商为了争抢市场份额,开始互相压价。
这时候,一个新兴品牌只要将目标客户定在小米、华为等大厂,想要获得订单并不难,只要将目标价格定得比大厂低一些就行了。
这种情况之下,小米、华为等大厂无奈,只能迎合市场趋势,将目标价格不断降低,从而陷入价格战泥潭之中。
而同行之间的竞争,又加剧了这种情况的恶化。
巨头企业应关注产业链整体利益
对于制造业来说,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就像一根绳索,一端松弛了,另一端就会承受巨大的拉力。
而我们国内很多头部企业,往往只关注自身利益,而忽视了产业链整体利益。
例如,在国内不少企业中,都存在着低价中标现象,即企业在招标时故意报低价,以获取合同订单。
这种行为虽然短期内可以降低采购成本,但从长远来看,却会导致供应商陷入困境。
因为采购合同签订后,企业很难再提价,这就导致了部分供应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。更有甚者,有些企业拿到技术后,就停止合作,这样一来,供应商对国内企业失去了信任。
制造业升级任重道远
对于东方大国制造业来说,目前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。
为了实现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的转变,东方大国许多企业都开始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,例如引进先进设备、招聘高端人才等。
这些努力往往是徒劳无功的,因为在价格战压力下,许多企业不得不放弃技术研发,回到拼价格接单的老路上来。
结语
大家对此怎么看?你认为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该如何平衡价格与品质的关系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,别忘了点赞哦!